新闻动态

NEWS

新闻动态

国内焦炭市场迎来第二轮提涨,绿色转型政策驱动行业升级


一、市场动态:焦价企稳回升,期货现货联动走强

近期国内焦炭市场呈现企稳回升态势。7 月 22 日,邢台、天津、石家庄、唐山等地区部分钢厂对焦炭价格实施第二轮提涨,湿熄焦上调 50 元 / 吨,干熄焦上调 55 元 / 吨,自 7 月 23 日零点起执行。这一调价反映了焦企在成本压力下的挺价意愿,叠加国家能源局对煤矿超产能生产的核查政策,市场对供应收紧的预期增强,推动期货市场同步走强。7 月 22 日,焦煤、焦炭期货主力合约一度触及涨停,Wind 煤炭指数单日上涨 6.45%,山西焦煤、潞安环能等龙头股封板。


 

值得关注的是,大连商品交易所(DCE)于 3 月优化焦炭期货合约规则,将干熄焦设为标准品并设置 110 元 / 吨升贴水,进一步提升绿色生产工艺的市场认可度。此举不仅引导行业向低碳方向转型,也为参与期货套保的企业提供了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。

二、政策与标准:双重国标落地,倒逼技术升级

国家层面近期密集出台政策推动焦炭行业绿色发展:


 

  1. 能耗标准革新:2025 年 4 月发布的《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》(GB 21342-2025)将于 2026 年 5 月实施,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吨焦能耗,淘汰落后产能。中冶焦耐(大连)等企业参与的标准修订,通过仿真模型优化炉体结构,推动理论能耗降低 5% 以上。
  2. 环保排放严控:《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自 2025 年 4 月起实施,要求颗粒物、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减排 50% 以上,现有企业需在 2027 年前完成改造。此举将加速行业整合,预计 80% 产能需升级脱硫脱硝设备。

三、技术突破: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全球领先

国内炼焦技术在绿色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中冶焦耐(大连)牵头研发的 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炼焦技术”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验收,其核心成果包括:


 

  • NOx 源头减量:通过空气梯级供给、废气循环等技术,使焦炉烟气 NOx 含量降低 50% 以上,优于国际先进水平。
  • 低能耗炼焦:采用高导热硅砖、纳米保温涂料等新材料,湿煤炼焦耗热量降至 2325kJ/kg,较传统工艺节约能源 3.75%。
  • 炉体长寿技术:通过热 - 力稳定性模型优化,焦炉服役寿命从 20 年延长至 35 年以上,减少无组织排放 10%。


 

该技术已应用于首钢京唐、河钢集团等 65 个项目,年减排 CO₂超 1300 万吨,成为行业低碳转型的标杆。

四、区域协同:大连企业引领行业技术输出

作为国内炼焦技术高地,大连企业在行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:


 

  • 中冶焦耐(大连):其 “新一代数字化智能焦炉” 项目通过辽宁省科技厅验收,融合数字孪生与工业大数据技术,实现焦炉全生命周期精准运维,已在冶金行业示范应用。
  • 期货市场联动:大商所对焦炭期货的优化,为本地企业参与期现结合提供便利。山西焦煤等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对冲价格波动,2024 年套保规模占现货采购量的 20%,有效稳定经营利润。

五、行业展望:下半年稳中偏强,结构性机会凸显

卓创资讯分析指出,尽管上半年焦炭价格累计下跌 27.3%,但下半年在传统旺季需求回暖、煤炭成本支撑及政策利好下,价格有望触底回升。预计 8 月中旬后,随着钢铁行业 “金九银十” 需求释放,焦炭价格将进入缓慢爬坡阶段,全年高点或出现在 9 月底。


 

风险提示:需关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对长期需求的冲击。河北等地计划 2030 年电炉炼钢占比提升至 15% 以上,预计减少焦炭需求超 2200 万吨 / 年,倒逼焦化企业加速向氢能、化工等领域延伸。

结语

当前焦炭行业正处于 “政策驱动升级、技术重塑格局” 的关键期。企业需把握绿色生产与期货工具运用的双重机遇,同时关注钢铁行业转型带来的结构性挑战。作为大连本地企业,可依托中冶焦耐等机构的技术优势,在干熄焦生产、智能焦炉改造等领域抢占先机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。


 

(本文整合自和讯网、国家煤炭工业网、卓创资讯等权威来源,数据截至 2025 年 7 月 25 日)